9月29日,复旦大学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以下简称“研究中心”)通过线上直播发布了2022年10月复旦碳价指数。
如下图所示,此次公布的复旦碳价指数共有六项,分别为2022年10月全国碳排放配额(CEA)价格指数、2022年12月CEA价格指数,2022年10月全国碳市场履约使用中国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价格指数、北京和上海碳市场履约使用CCER价格指数、广州碳市场履约使用CCER价格指数、其他地方试点碳市场履约使用CCER价格指数。
整体来看,10月CCER的复旦碳价指数走势出现分化。全国碳市场和其余试点市履约使用CCER 10月价格指数较上月小幅下跌,而北京、上海和广州碳市场的CCER各项价格指数均较上月上涨。其中,北京、上海碳市场中CCER的10月价格预期涨幅较大。
据分析,北京、上海碳市场中CCER的10月价格预期涨幅较大的主要原因是:一方面,9月北京碳市场上CCER的交易活跃度不断提升,交易价格也呈现出大幅上涨趋势;另一方面,9月北京碳市场上配额(BEA)的价格持续上涨,日均成交价较8月上涨8.25%。BEA的价格于2022年9月19日创下历史新高,达到119.56元/吨。在上述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市场预期今年10月北京、上海CCER的价格将维持上涨势头。
市场实际交易数据显示,截至9月26日,9月CEA日均成交量仅有0.93万吨,相较于8月的5.40万吨,环比减少82.79%。0.93万吨的日均成交量创下了全国碳市场成立以来的历史新低,碳市场的活跃度还有待提升。
研究中心指出,9月全国碳市场交易活跃度明显下降,可能主要受到第二个履约期重点排放名单即将公布,以及9月一些政策公布等短期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加大了市场的观望情绪,导致市场交易持续低迷。
9月碳市场表现出的这种交易不活跃状态,长期可能会影响市场价格发现功能的发挥,使得碳价易受到短期扰动因素的影响。同时,碳市场流动性不强也不利于社会真实减排成本的体现,不利于碳市场金融化与国际化程度提高,并会阻碍碳市场减排降碳作用的充分发挥。
现任广州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有限公司董事兼总经理孟萌在直播中提到,虽然碳市场价格在不断攀升,但碳价仍有上涨空间,当前的碳价水平远不及社会的实际边际减排成本。
同时孟萌还表示,“碳市场的目的是实现国家的减排目标,适度的金融化有利于碳市场发挥节能降碳作用;但过度追求金融化,反而会本末倒置。”
在直播中,研究中心也对2022年9月全球主要碳市场的运行状况进行了分析解读。2022年9月,全球主要碳市场中,韩国碳市场的日均成交量大幅减少14.03%;而欧盟和英国碳市场的活跃度提升,配额期货的日均成交量均大幅增加,涨幅分别为28.71%和27.29%。价格方面,2022年9月,全球主要碳市场的价格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跌。其中,欧盟碳市场的价格下跌幅度最大,日均成交价较8月下跌18.82%。
研究中心分析指出,9月欧洲能源危机并未表现出缓和的态势,能源价格飙升仍将在短期内影响欧盟和英国碳市场的价格走势。同时,在经济下行压力,政策反馈调节等多种市场、政策层面因素的叠加作用下,配额供需两端持续拉锯,欧盟和英国碳市场的价格在短期仍可能出现大幅波动。但长远来看,国际主要碳市场都坚持严格的减排目标,这为各个碳市场的价格提供有力支撑。因此,全球主要碳市场的价格有望在长期保持强势。
此外,研究中心还在直播中发布了新的复旦碳价指数产品——全国首个I-REC价格指数。I-REC(International Renewable Energy Certificate)是指“国际可再生能源证书”,是国际公认的可再生能源消费记录标准,许多大型企业购买该证书,用于抵销自己的非绿电消耗排放。鉴于中国绿证交易并不活跃,国内绿证的交易量远低于核发量和挂牌量,不少国内企业将视线转到了国际可再生能源证书。研究中心表示,目前国内已有多家可再生能源企业成功获得I-REC签发,并通过交易获得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