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宝马集团宣布,为满足“新世代”车型对电芯的需求,宝马已向宁德时代(300750.SZ)和亿纬锂能(300014.SZ)授予了价值超百亿欧元的电芯生产需求合同。并且提到,这两家公司将分别在中国和欧洲各建立两座电芯工厂,每座工厂的年产能将达20GWh。
在电芯的性能参数上,宝马是这样解释的:
“第六代锂电池将带来技术上的重大飞跃,电芯能量密度提升超过20%,续航里程和充电速度提升30%,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多达60%。
超百亿欧元订单,对宁德和亿纬锂能来说都是个巨大的好消息。而且,也意味着两家的产品获得了欧洲客户的认可。
不过,接下来聊另一个话题——碳足迹。
前面提到,宝马的第六代电芯要求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60%。这里提到的“碳排放”,到底是什么意思?
前不久召开的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上,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特地提到了这样一个数据:
“研究发现,电池产品碳足迹的构成主要来源于上游的碳排放。”
可能有人要说了,既然是上游的事,那么想必跟电池生产环节无关。
NO!
目前,《欧洲电池法》正在立法中,明确提出2024年要求企业公开声明其电池产品的碳足迹,2026年实施分级管理,2027年实施强制性准入。与此同时,美国参议院也提出要制定《清洁竞争法案》,碳排放也将成为美国下一步的监管重点。
也就是说,在欧美的清洁法案下,一块电池的碳排放,不单单是生产环节的事,还要追溯至中游和上游。
这样一来,对于电池企业来说,想要置身事外那是不可能的事情。如果碳足迹不达标,至少就拓展海外市场来说,将处于极大的被动地位。
事实上,碳足迹的影响并不仅限于此。
动力电池在纯电动车的车辆周期里,碳排放占比接近40%。这也就意味着,对于已经明确“双碳目标”的中国,再加上全球最大汽车市场的特殊地位,势必不会忽视电池的碳足迹工作。
不妨想一下,如果某一天国家修改积分或者免购置税政策,要求只有使用低碳租金电池的电动汽车才能享受,那么没有布局碳足迹的电池企业将处于不利地位。
可以预见的是,这一天肯定会来。对于电池企业来说,这将是一个不得不面对的重大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