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观分析:在我国迈向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背景下,近段时间以来,多家银行相继宣布布局个人碳账户业务,将金融服务与绿色生活、绿色支付、绿色信贷、绿色政务等场景联动,积极倡导低碳理念。实际上早在2016年《“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构建绿色金融体系就已经被提升到了国家战略的层面,今年两会上绿色金融也再次成为热议话题。利用智能技术积极布局个人碳账户业务,以碳账户应用和渠道场景建设形成相互促进,是银行业践行绿色金融的重要体现。
多家银行积极布局个人碳账户业务
中信、浦发、建行、平安等领先银行先后宣布推出适用于个人的碳账户体系,衢江农商银行、日照银行等农商和城商行也在积极探索个人碳账户的金融场景应用。目前银行对个人低碳行为的计算主要集中在一些常见的生活场景中,包括线上支付、信用卡还款、电子账单、生活缴费、乘坐公共交通等,以引导客户绿色消费、绿色出行的生活方式。
个人碳账户为客户身份统一管理增加了关键数据维度
在元宇宙概念的持续冲击下,个人身份已更加趋向于多元化、立体化和数据化的时代特征。个人碳账户作为金融身份的一部分,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客户使用银行APP的活跃度,丰富个人身份数据,在客户经营管理中发挥正向作用。
基于客户生命周期管理理论,易观分析认为,个人碳账户反映了客户的生活轨迹,使银行能够更加准确地还原客户真实生活场景。碳账户为客户统一身份管理增加了关键数据维度,有助于银行完善客户画像,在客户识别与分层经营上更加精准、精细,从而延长客户成长与成熟阶段的生命周期。同时,推行碳账户也会促使行业标准规范体系更快建立,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碳账户体系构建的公平性、普惠性,注意对客户隐私的保护。
碳账户激励机制的构建可更加多元与绿色
从已经布局个人碳账户的银行来看,目前碳积分的奖励机制主要聚焦在物质激励的层面。例如将碳积分与积分商城权益、信用卡额度、消费折扣等进行关联,以激发客户的使用积极性。
易观分析认为,绿色金融本质上倡导的是一种共同的生态利益,从蚂蚁森林的成功经验可以看出,以个人低碳行为驱动企业的绿色公益行动,体现了个人对承担社会责任的意愿,在当下的年轻客户群体中,已经具备了较为广泛的认知和行动基础。因此,个人碳账户积分在银行客户权益的体现上,除了可兑换的物质奖励,还可以考虑其他非物质奖励,从根本目的上突出客户低碳行为的贡献,构建更为普惠的绿色金融生态。
个人碳账户应用可与银行渠道场景建设形成相互促进作用
在当前金融脱媒的困境下,个人碳账户的应用将有助于银行对客户生活场景的渗透,捕捉客户金融服务需求,从而驱动渠道端的生态场景建设;相应地,渠道场景建设也可以为客户提供更多种类的绿色金融业务,构建全面的绿色生活轨迹,形成有益循环。另外,绿色金融业务的线上化、移动化特点,对于银行的客户身份识别、交易反欺诈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实现融合、高效、安全的客户运营也需要银行渠道经营能力的有力支撑。
给银行的建议
1、构建更为多元的经营策略与激励机制
在个人碳账户与客户权益体系绑定的基本模式之外,银行还需要兼顾成本与价值,以客户细分的经营思路,建立更为多元的运营策略,在不同客群中匹配相应的资源,在低碳行为激励机制的构建上体现绿色金融生态的理念。例如可在年轻客群的兑换奖励中融入更多的公益属性,使行为激励机制更加个性化,优化客户运营成本。
2、基于大数据和物联网技术提高计量模型的科学性
融合大数据实时计算、物联网等技术监测客户碳足迹数据,提高碳减排计量模型的科学性、合理性,将个人结算账户、信用账户、碳账户产生的交易记录和生活轨迹纳入统一客户视图管理,完善客户数据维度,形成更为精准的客户画像。
3、利用区块链和隐私计算技术增强渠道数据安全
在利用人工智能提升智能交互与决策能力,满足各渠道绿色场景服务需求的同时,还应注意数字信任与数据安全问题。可引入区块链技术增强数字身份的识别和防篡改能力,探索电子身份证*在线上渠道的应用场景,提升绿色金融服务的便利性;同时应注意碳足迹数据采集过程中的安全性,利用隐私计算技术、数据生命周期管理策略等手段来提升客户数据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