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需要进行系统性与全局性的政策协同,并推进国际合作。”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汪泓在7月27日第二届“智荟中欧·北京论坛”上说。
在“双碳”目标的背景下,如何平衡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有效调动企业力量推动低碳转型,成为当前产业界特别关注的话题。
汪泓在致辞中表示,企业是推进“双碳”工作的重要力量,推进“双碳”工作的同时也将有利于企业提高能效、拓展业务、节约成本、革新技术等。根据近期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发起和参与的企业“双碳”行动专题调研结果来看,多数企业的“双碳”目标意识显著提升,内生动力不断增强,但与此同时,企业自身碳管理的相关能力建设还有待提高,不少企业对碳中和相关的技术、政策等,还需要更多专业指导。因此,学院倡议企业自上而下开展“双碳”行动,重塑“碳管理”。
这其中包括,首先企业要开展“双碳”的战略研究和目标制定,需要“战略先行”,既要立足实现近期的监管合规目标,也要以此为指引,对企业内的供应链、信息流、产品及体验进行优化。在此基础上,企业要寻求新机遇,拓展相关业务及服务,推动行业及产业内的协作创新。由于推进“双碳”工作的复杂性,企业内部尤其是高层管理者的共识,是顺利推进这一工作的关键。
第二,企业要主动进行碳管理体系建设。这其中既包括建设新的体系,也包括不同体系间的融合,比如碳排放管理体系、能源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等,建立起协同高效的管理组织架构和相关制度。特别是要实施常态化的碳盘查这一基础工作,只有厘清自身的碳排放,分析自身排放结构和特征,才能设定碳排放基线,帮助企业制定并实现碳中和相关目标。
第三,企业要有意识地进行碳资产的管理。这包括数据、技术、交易三大要素。数据管理既包括收集历史的碳排放数据,也包括预测未来的碳排放路径,开展数据分析;减排潜力高的低碳技术,将是企业未来的重要碳资产;而碳配额、碳交易管理及碳金融服务,则有助于企业盘活碳资产、获取减排收益,从而促进产业升级。
汪泓强调,从短期看,推进“双碳”工作将给企业带来一定的成本;但长期看,这将有利于企业降本增效,保持核心竞争力。在实现自身“双碳”目标的基础上,企业还可以通过技术、金融等多样化的手段来赋能政府、行业及社会大众——比如信息行业通过数字化技术赋能全社会碳中和;金融业引导更多资本投入“双碳”领域;制造业带动供应链上下游开展降碳行动等等。因此,零碳发展对企业来讲是大有可为之事。
原标题:企业要自上而下重塑“碳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