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世界银行发布的《2022年碳定价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报告》显示,2021年全球碳定价收入约达840亿美元,比2020年增长了近60%。报告介绍目前运行的直接碳定价机制共计68种,有36种碳税和32种碳排放交易体系。
中国碳排放交易体系关键时间节点在2021年7月16日,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启动上线交易,碳配额开盘价为48元/吨。经过近一年时间的交易,2022年5月30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挂牌协议开盘价报59元/吨,较市场最初开盘价格已上涨22.91%。
根据海南省绿色金融研究院统计,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全国碳市场的第一个履约周期顺利结束,期间,共纳入电力行业2000多家重点排放企业,覆盖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近45亿吨。
在“双碳”目标下,碳排放权交易可以让产业链各环节有序配置碳排放额度,并在上下游之间合理流动,并积极推动整个产业链的减碳行动,特别是高碳产业环节需要通过碳排放权交易缓解减碳压力,同时也通过增加碳排放成本而促使高碳企业更加自主的减碳行动。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表示,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参与主体既有发电、石化等多个行业企业,也包括银行、信托等金融机构和社会组织等,其合约标准和交易规则正朝着期货市场方向设计,目前监管部门正在配合碳现货市场发展进程加快推进碳期货市场建设,业内也在不断呼吁碳期货上市。
刘向东说:“碳排放的交易难点在于如何实现碳排放量的测量核查和交易数据获取,如何在估算总量的基础上实现合理的配额分配等。需要在摸底清楚全国碳排放总量及地区行业分布的基础上,依据碳减排目标合理确定排放配额,并将碳排放权作为一种资产,实施相应的监督保护行为,对那些偷排漏报等违法违规行为实施严厉惩戒,从而使碳排放交易做到公平透明、竞争有序。”
海南省绿色金融研究院研究员袁婧婷表示,为了保证我国碳市场的有效运行及健康,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制度与措施需要进一步优化,如全球能源价格的暴涨会成为影响各国碳市场交易履约的负面因素,我国需要做好防范措施。此外,碳配额对不同行业的影响不同,应根据不同行业的发展规划制定相关碳配额分配方式。碳减排技术成本的高低,也决定了企业投资绿色低碳技术的积极性,碳交易市场要进一步推动低碳绿色技术的发展。
袁婧婷认为,“我国的碳市场交易正在逐渐完善,围绕碳市场的相关政策会越来越明晰,我国将有望成为全球最大的碳交易市场,担负起一个大国应有的责任和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