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林科院森环森保所和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等国内外合作研究团队,在广泛查阅历史资料数据的基础上,通过重新构建中国1900年以来的土地利用数据集,并采用动态陆地生态系统模型(DLEM)对中国历史碳收支进行了重新模拟评估,更正了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土地利用和覆盖变化(LUCC)中国数据集的偏差,同时更正了对中国碳收支的模拟评估结果。
当前,在全球碳收支评估中多采用FAO的LUCC数据集。但对中国而言,FAO的农田面积数据来源于中国农业年鉴资料,而早期年鉴数据由于地方政策、统计方法和调查技术的原因,往往低估了该时期农田面积。近期,应用遥感等新技术将早期未能计入的农田逐步纳入统计,可能会造成逐年统计年鉴中我国农田面积不断扩张的假象。而农田面积扩张信号又传递至其它陆地生态系统类型的面积变化,导致LUCC数据集中我国近期森林面积数据偏离实际,最终影响我国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评估的准确性。
研究团队采用重构后的LUCC数据集进行碳收支模拟后发现,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总碳储量在1900-1980年期间下降了69亿吨,但是1980年-2019年上升了89亿吨。1980年以来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的恢复不仅抵消了前期的碳排放,还额外增加了约20亿吨。同时,研究结果表明,1980-2019年我国陆地生态系统碳汇(2.3亿吨碳/年)的最主要贡献来自于造林和森林恢复(贡献约为44%),凸显了我国近40多年来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所取得的瞩目成就以及森林在减缓全球气候变化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
本研究获得国家十四五重点研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人才启动项目和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基金等项目资助。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余振教授为本文的第一作者,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刘世荣研究员和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周国逸教授为本文的共同通讯作者。相关研究成果以““Forest expansion dominates China’s land carbon sink since 1980”为题在国际学术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