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我国去年启动了全国碳市场,成为全球最大配额体量的碳市场,但从交易额来看,就算加上国内8个碳交易试点,都赶不上欧盟碳市场零头的零头。2021年,我国9个碳市场加起来交易量不到100亿人民币,而欧盟的碳市场却超过了6800亿欧元,折合人民币近5万亿,是中国碳交易量的500倍有多。
(来源:老汪聊碳中和 ID:Climate-Future 作者:低碳老汪)
但我们也不要急,中国的碳市场现在还是个襁褓中的婴儿,很多功能都还不完善,而且我们本身体量是欧盟的两倍多,所以我觉得中国碳市场完全有基础在5-10年内赶超欧盟碳。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将会有哪些历史性事件,一步步让中国的碳市场交易体量赶超欧盟呢?今天我们就来预测一下中国碳市场发展壮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里程碑事件。
一、MRV机制的完善
MRV机制简单点说就是保障碳排放相关数据质量的一系列规则。它可以说是整个碳市场的根基。我们不难想象,篡改企业的碳排放数据可以获得额外的碳资产,也就是等同于获得额外的金钱,这是严重破坏市场规则的行为。
在全国碳市场启动之初,就爆发了大规模的数据造假事件,这也造成了碳市场的建设步伐放缓。虽然这是利欲熏心者有意为之,但也暴露了当前MRV制度的不完善,所以只有解决了这个问题,打好了数据的基础,全国碳市场的万丈高楼才有可能建立起来。
前不久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的“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强调了“要加强统筹协调,建立统一规范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也预示着当前的MRV规则可能会进行调整。
MRV机制完善后,可能对实际的交易体量没有太大贡献,但却是现万亿市场的重要根基,没有这个根基,后面的一切措施都是镜花水月。
二、CCER的重启
CCER是碳市场中除了配额以外另一种可以用于控排企业履约的资产,它与控排企业的碳排放无关,而是来自于一些可以产生减排的项目,如风电、光伏、林业碳汇等。
这个CCER呢,可以说是很好地拓宽了碳市场的边界,让任何人都有可能参与到碳市场来,碳市场自然就会活跃很多。然而由于种种原因,CCER项目的备案签发工作于2017年暂停,到现在也没有开放。虽然现在全国碳市场允许用CCER来履约,但因为长达5年没有新的CCER签发,市场已经基本没有可履约的量了。如果CCER能够重启,那么全国碳市场就会相对变得更加活跃。
预计CCER重启后,中国碳市场的交易体量就能从现在的不到百亿级达到千亿级左右。
三、扩展碳市场纳入的行业
目前全国碳市场只纳入了电力行业2000多家企业,虽然是2000多家,但我国五大四小发电企业就占据了绝大部分的份额,所以实际市场参与者远远低于这个数字。如果再纳入其它行业,那么参与者将大大增加,交易自然也就会慢慢活跃起来。根据全国碳市场总体规划,我国至少有八大行业将在未来的几年时间内纳入到碳交易市场,他们分别是:建材、钢铁、有色、造纸、化工、石化和航空,预计最快今明两年水泥和电解铝行业将会率先纳入碳市场,其它行业也有可能在十四五期间纳入。
预计将所有八大行业纳入后,中国碳市场的体量就会达到万亿级了。
四、引入碳期货
期货交易可以极大提高市场的活跃度,因为如果没有期货交易,可能绝大部分控排企业都只会在临近履约的时候打开自己的账户,看看配额是不是够用?是不是需要去市场上买点配额——无论那时的碳价是高还是低,其它的时间呢,可能连想都不会想起有碳市场这件事。
有了期货市场,就可以跨越周期确定碳价,为了最大程度规避风险或者获得收益,随时都需要考虑买卖,自然交易就频繁了。事实上,在欧盟碳市场,有80%以上的交易都是来自期货交易,可想而知碳期货对于活跃碳市场的重要性。我国的广州期货交易所已经在碳期货方面做好了充分的准备,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就会上线。
预计引入碳期货后,中国碳市场的体量就会达到十万亿级,可以和欧美碳市场的交易体量掰掰手腕了。
五、允许机构和个人参与交易
这一举措可能是碳市场真正走向大众的举措,不排除会出现全民炒碳的壮观场面。根据现行的《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机构和个人是允许参与碳市场交易的,只是目前还没有开放这个口子。我想管理部门也是处于谨慎考虑,因为大起大落对于个人投资者来说,可能会引起系统性的金融风险,所以会等整个碳市场相对更加完善和稳定后才会引入机构和个人投资者。
预计在允许机构和个人参与碳交易后,中国碳市场的体量就会达到百万亿级,那时的交易额将超过欧盟碳市场,甚至可以和中国的A股掰掰手腕了。假如那一天到来,你会放弃炒股,转而炒碳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