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生态环境部就《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公开征求社会意见,指出符合规定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应当来自于可再生能源、林业碳汇、甲烷减排、节能增效等有利于减碳增汇的领域,能够避免、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或者实现温室气体的清除。这为启动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提供了支撑,也为林业碳汇纳入全国碳市场提供了重大机遇。
目前看,林业碳汇项目交易存在三方面不足。一是林业碳汇需求不足。林业碳汇购买需求主要来自减排企业或单位的公益责任或社会责任,而多数公众应对气候变化意愿还比较低,以自愿支付方式购买林业碳汇的市场相对有限。二是交易成本偏高。我国林业碳汇计量监测标准尚不统一,导致核证减排量和效益有所差异,森林经营者在选择核证方面存在一定困难。林业碳汇项目方法学主要针对人工林,演算方法较复杂,专业性要求高,导致供给产品相对单一,一些林业、湿地、草地碳汇难以通过碳市场进行交易。另外,从项目筹备开发到备案,林业碳汇项目经历时间都在一年以上,流程较繁琐,导致项目开发成本高。三是产权结构复杂影响林业碳汇供给主体的积极性。当前,林业碳汇权属结构复杂,涉及林地和林木所有者、土地租赁者、营造林资金投入者和相关管护者,我国尚未从立法层面确立森林碳汇产权,产权是否明晰将影响后续森林碳汇交易。林业碳汇交易主要由地方林业管理部门和林业生产单位自主开发、实施与管理碳汇项目,缺乏国家层面的统筹规划与监管机制,难以保证项目质量和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