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碳库
海洋对于减缓气候变化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海洋碳库约是陆地碳库的20倍,且海洋碳储藏时间尺度比陆地生态系统长的多。全球大洋吸收了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排放CO2总量的1/3,目前每年从大气吸收CO2达20亿吨,约占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的1/4。海洋吸收二氧化碳的主要机制包括“溶解度泵”、“碳酸盐泵”、“生物泵”及“微型生物碳泵”。
目前海洋碳汇监测的手段日益多样化,可通过船基航次调查、浮标原位长期监测及遥感卫星反演等多种方式共同进行、相辅相成。现有监测结果表明,我国监测海域总体吸收二氧化碳,全面表现为大气CO2的弱汇,吸收强度由冬季到春季逐渐减弱,夏季和秋季则转换为向大气释放二氧化碳,表层海水温度、长江等冲淡水输入、生物活动以及强烈的水体垂直混合作用是影响监测海域大气CO2源汇格局变动的重要因素。
滨海湿地碳库
滨海蓝碳广义上指盐沼湿地、红树林和海草床等海岸带高等植物以及浮游植物、藻类和贝类生物等,在自身生长和微生物共同作用下,将大气中的CO2吸收、转化并长期保存到海岸带底泥中的这部分碳,以及其中一部分从海岸带向近海大洋输出的有机碳。滨海湿地类型中的红树林、盐沼湿地和海草床是公认的三大滨海蓝碳生态系统。相比陆地生态系统的碳汇作用,海洋生态系统的碳汇具有碳循环周期长、固碳效果持久等特点。
涡度相关观测技术和理论的不断发展为探讨生态系统尺度的CO2和CH4交换的时空变化提供了新途径,称为长期测算生态系统碳通量最可靠和切实可行的方法,被认为是现今能直接测定陆地生态系统与大气